有關智能家居,職能硬件領域創業團隊從去年開始越來越火,Nest Labs無疑是這個領域的最好的公司,而俯瞰整個智能家居領域,現在的智能硬件并不算真正的智能硬件,或者說和國外的差距還很大,而目前國內的這些智能家居類硬件,也只能算是“有知家居”
Nest 和Google的文化融合:數據驅動和直覺驅動
Tony 表示,去年8月他們正式和Google開始收購談判,收購正式完成是在今年2月。在這6個月的時間里,Tony 和Google高層談的最多的并不是收購的金額,而是公司文化如何融合以及如何利用谷歌龐大的資源。
要說收購后 Nest 發生的變化,Tony 提到了三個方面,一是在市場推廣方面有了更多預算,Nest 開始有錢做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投放,如果 Nest 還是獨立的公司,肯定不會有那么多的市場預算;二是 Nest 可以協調到更多資源,比如他們剛剛擁有了自己的一整棟辦公樓;三是在Google支持下 Nest 收購了 Dropcam 等幾家公司。
以上的變化都源于被收購后 Nest 更有錢了。但 Tony 更關心的是保持公司的文化。Tony 是1991年來到硅谷的,當時是在 General Magic 公司,這家公司的文化對 Tony 至今都有著深刻的影響。他表示,文化最能持續保持下去的一種東西:產品和公司都會變化,但文化可以始終存在。
Tony 舉例說,創業者現在打造的產品在5年后可能根本不值一提。Tony 曾經在蘋果公司一手打造出 iPod,但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宣布 iPod Classic 停產,他并不為之惋惜,因為 iPod 之后已經出現了新一代的產品 iPhone。
但文化的保持并不意味著文化會一成不變。Nest 收購了幾家公司,這些公司的文化會和 Nest 的文化有融合,雙方都需要適當的改變和適應。同時,在加入Google之后,Nest 的公司文化和谷歌的公司文化也會出現碰撞和融合。
要說文化的碰撞,最大的一點就是Google是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,所有決策都很理性;而 Nest 更注重設計,公司有很多感性的地方。好在加入Google之后 Nest 可以保持自己的做法,而Google CEO拉里·佩奇也完全理解他們。Tony 認為完全依靠數據會讓人們失去直覺,這種直覺和用戶使用產品的感覺有很大的關聯。
不過依靠直覺做決策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數據。Tony 提出了一個詞:有知的直覺,也就是說在做決策之前已經對數據有了解,同時在做出決策后也需要找到數據來支撐這個決策。但始終,個人的直覺是主導,而不是完全從數據出發,無止盡的做AB測試。
在文化的碰撞之外,Nest 和Google也有融合。比如在公司考核體系上,Nest 就采用了Google的OKR考核體系。OKR(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)需要員工寫下下一季度的目標和關鍵成果,而一切沒有寫進指標的事情都可以拒絕去做。Tony 表示這能幫助員工學會說“不”。
“智能家居”被濫用
除了提出“有知的直覺”,Tony 還提到了“有知家居”,以此來代替“智能家居”。他認為智能家居這個詞已經被用濫了,而且“智能”給人一種比人還聰明的感覺,但其實現在這些硬件都還遠遠做不到。“有知家居”意味著家里的硬件設備和人可以互動進行交流。